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1、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①春秋:孔子创立 ②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体系 ③秦始皇时期,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④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统治地位; ⑤宋明:吸取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重新确立统治地位; ⑥明清:提出经世致用,批判继承儒家思想; ⑦维新派:西学与儒家经史结合,借用儒家思想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⑧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思想全盘否定;
2、孔子的思想主张、评价?
(1)思想主张:①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②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对象——“有教无类”;(2)评价: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②汉代大一统之后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孟子的主张?
①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 伦理观:人“性本善”说。③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4、荀子(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
A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 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B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5、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
6.法家 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思想主张:
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7、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评价)?
①.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③.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8、董仲舒主张:
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仁政;三纲五常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①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稳定了统治秩序。同时也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②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延续两千年之久。
9宋朝理学的开创者:
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主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格物致知;存天理、去人欲。
陆九渊、王阳明。主张:心是世间万物的本原,发明本心以求理,致良知;明初理学确定了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10、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的历史背景?
①经济上:商品经济冲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②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③文化上:明代晚期的思想界(理学)因循守旧。
11、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同主张:
①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② 思想上:主张“经世致用”;③ 经济上: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
1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13、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①纸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还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③火药 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起了重要作用。④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总之,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主义,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14、16世纪以后,中国为什么没能产生近代科学?
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其它原因: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科技发展;② 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科技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和动力;③ 八股取士和文化专制,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④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15、 中国书法、绘画的发展脉络:
①、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是起源和初步发展的阶段;②、魏晋隋唐时期凸现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出现了一批名家和名作;书法由魏晋时虚玄灵动的特点到隋唐时期狂放不羁、注重法度规范。③、宋元明清时期山水画兴起并发展,绘画更加注重意境;自宋以后,描绘民间题材的画作和民间绘画发展起来。书法则是更加注重个性化。④、明清时期出现与正统画风不同的、风格奇特和不拘成法的画家画派,更加体现文人画的个性特点。
16、宋代书画发展的共同原因?
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②宋代重文,文人阶层壮大;③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
17、明清小说的社会背景:
① 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② 印刷术的不断完善;③明清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18、智者学派的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19、苏格拉底的思想
①认识你自己,注重伦理道德问题;②“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的作用,即知德合一。 影响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0、文艺复兴
A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即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提倡追求自由,鼓励冒险;崇尚理性,提倡科学,追求知识。)
B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C历史意义: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出现。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①改革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救”(即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②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22、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核心内容: “理性主义”(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即科学方法去判断,而不是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
②、具体内容:宣传自由、平等、民主、博爱、法治等思想,反对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反对教权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1.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3.启蒙运动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23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人文精神的内涵
启蒙思想家们阐释的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三权分立等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把反封建和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根据资产阶级利益建构政治制度的高度,从而比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更为彻底,更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24、伏尔泰
①主
张
君主立宪制;
②倡导平等、自由和民主政治;
③否定天主教会。
影响:①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②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相互的“制约和平衡”。 其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运用:1787年美国宪法;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德
①认为人是一切发展过程的最终价值取向;
②尊重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①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
②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25、近代科技成就:
①哥白尼: “日心说”,从根本上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②伽利略:“近代科学之父”,用自制望远镜证实日心说的正确性。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③牛顿经典力学: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④达尔文进化论:是对上帝造人说的颠覆,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对近代中国思想产生巨大影响。
⑤瓦特的蒸汽机:a.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b.改变了工业布局,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⑥爱迪生(发明和改进了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电的应用意义:a极大推动了工业生产的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b推动社会变革和文明进步;c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26、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
①促进思想解放;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推进民主进程;
④推动科技创新
27.浪漫主义文学 背景:欧洲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却没出现启蒙思想家描绘的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感到失望,于是反映人们对现实不满、进而追求新的理想的浪漫主义潮流应运而生。
代表:拜伦,《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唐璜》;雪莱《西风颂》
28.现实主义文学: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发展为文学的主流。代表: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
29.现代主义文学背景: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等社会危机的冲击;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环境动荡复杂,集中反映了现代人失望、迷惘、痛苦的精神生活危机。代表:贝克特《等待戈多》
30、音乐:
①贝多芬“乐圣”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过渡的桥梁人物,《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等;
②印象派音乐 德彪西《牧神午后·前奏曲》。特点:它强调音响和音色,强调运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来提供一种暗示或是提供一种意象式心境。
31、美术
(1).印象画派 莫奈《日出·印象》、《干草堆》、《鲁昂大教堂》;塞尚《埃斯泰克的海湾》、凡高的《向日葵》等。
特点:直接描写阳光下的物象,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2).现代主义美术 毕加索《坐在椅子上的女人》、毕加索自画像。特点: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32、电影:19世纪末(1895年)电影诞生;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格里菲斯被称为“现代电影之父”;1927年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电影。
33、电视 1926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电视。
功能:(1)传播资讯;
(2)远程教育;
(3)娱乐;
(4)展示艺术作品。
意义:是最普遍的大众媒体,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4、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作用:开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35、地主阶级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评价:大体上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但冲击了传统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36、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
① 变法图存;
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
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实践:戊戌变法
历史作用:①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37、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指导思想(主要内容):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历史意义:
① 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
② 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
③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8、资产阶级革命派:
(1)三民主义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核心:民权主义。实践:指导了辛亥革命;指导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评价:① 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
核心:“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作用:①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②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39、毛泽东思想发展概况:
①萌芽—— 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
毛泽东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从理论上解决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及同盟军的问题。
②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探索。
③成 熟——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作出了中国革命分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步走的战略,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④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共“七大”
⑤新的发展:
a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和同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在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大问题。
b过渡时期,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c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重要报告,提出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40、邓小平理论
(1)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指导意义:
①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
③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1997年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1、“三个代表”
(1)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指导意义:
①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②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旗帜。
(3)2002年“十六大”确立为指导思想。
42、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1)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2)思想有共同点:与时俱进、理论创新
(3)共同道路:是救国、建国、强国的道路,是振兴中华,振兴国家的道路。
43、量子论
①普朗克“量子假说”
②爱因斯坦 光的量子理论;波尔 原子的量子理论。
44、电脑与网络影响:
①打破了常规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世界联系在一起;
②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③推动了“新经济”的诞生;
④现代信息技术还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45、世界现代科技1957年,苏联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加加林成为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登月成功。
46、新中国科技: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4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地方红一1”号)发射成功
1973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东方魔稻”的意义: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2003“神舟” 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意义: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继“两弹一星”之后,中国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47、新中国教育
①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
②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③针对贫困地区失学儿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
④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48、1956年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